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学术交流  开放基金  中心简报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中心动态 
 中心公告 
 区域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通讯 
 学术讲座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正文
 
《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丛书总序
2015年12月19日 10:55    admin  浏览:

 

“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社管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研究”的系列成果。本课题由我主持,下设九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用一本专著结题,分别由研究中心部分教授和博士主持完成。经过课题组和编委会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成果将陆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三峡流域中各大中小城市的社会治理研究。这里涉及两个社会空间概念:一个是大区域概念,即所谓“三峡流域”社会空间,这里指长江三峡段涉及的流域区域和汇入三峡流域段的三江(乌江、清江、沅江)所经流的流域区域共同连片构成的地域的社会空间,它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四个省市的15个地市州区及其94个县市区(其中重庆的12个县为副地级县),国土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7.8万余人。这个区域有四大特点:一是水域和水电特色,特别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工程和葛洲坝水电工程等,引起世界关注;二是民族山区特色,这一区域覆盖了武陵山区的大部分地域,土家族、苗族、汉族等30余个民族共居此地,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三是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独特地民族旅游资源;四是远距省会之外,处于边缘地带而分属四个省市,且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还处于需要和正在国家大力扶贫状况。另一个区域概念是三峡流域中的城市社会。首先,按现在划分,这一区域内有一个大城市———宜昌市城区,其余全是中小城市(地市州首府和县市区首府城市);其次,这些城市都在具有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市发展战略的四个城市圈、群(武汉“8+1”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城市群和贵阳城市群)之外。第三,在这些城市中有一个被确定为首批35个全国城市社会治理的试点——宜昌市,且经过五年的努力,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城市社会治理“一本三化”体系和模式。[①]因此,笔者认为三峡流域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空间,并首次选择了“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其现实意义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它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实现了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创新。《决定》的精神,提升了“丛书”研撰的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城市社会治理,必然要考虑城市社会空间的特点和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情况,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城市社会治理研究的框架和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源于马克思“土地空间”理论所导出的社会空间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列斐伏尔、卡斯特尔、哈维、詹姆逊等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们循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思想,进而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②]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思想的核心是“社会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也是目的地。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有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③]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实践”,“不单是指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还包括人类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实践活动。”[④]也就是说,社会空间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人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实践等人类的四种实践活动的产物。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去思考,研究城市社会治理必须考虑城市社会与城市自然空间(城市区域位置)和再现的城市空间(政府主导下人们建造的城市空间)关系;要考虑城市社会与该城市的精神空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城市社会与该城市的人口规模、民族结构和文化的关系;更离不开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关系。因此,我们是在这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本“丛书”内容体系:

首先,“丛书”第一次提出“三峡流域”的概念,对“三峡流域”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的阐释,以及对该区域城市社会治理综合状况梳理,包括研究区域城市社会的一些基础性理论论述,是整个“丛书”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这方面以题为《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概论》的著作,由谭志松教授完成。

其二,我们选取宜昌市城市社会治理为研究范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拟作为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可以循借的样本,以指导实践和找出规律。这样做的理由有四:一是,宜昌市府城区是三峡流域中规模最大、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现城区人口120余万)。二是,区域位置处该流域中部核心位置,中国水电主要枢纽工程:三峡水电工程和葛洲坝水电工程所在地,有“中国能源的心脏”和“世界水电之都”之称,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三是,宜昌市已作为全国城市社会管理创新首批35个试点城市之一进行了5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本三化”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并得到了中央和湖北省委的肯定和重视,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体系和模式对于三峡流域乃至全国城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四是,宜昌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结构、经济生活方式与地理生态环境等与三峡流域内城市基本相近,因此,选择宜昌市做样本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我们用三本专门著作全面研究宜昌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和经验:《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一本三化”模式研究——来自宜昌的中国经验》(谭志松教授和王俊教授等编著)、《现代城市政务信息化大统一模式研究——宜昌市电子政务实践与实效》(王俊教授等编著)、《宜昌城市变迁史研究》(李敏昌教授等著)。

其三,围绕城市社会治理涉及的各个方面结合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状况,从六个方面作专题研究:

邓莹辉教授的《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文化管理创新研究》一书,主要分析了政府行使文化管理职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厘清了城市文化管理和管理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及有效路径,其间,特别注意到地方文化建设、发展和管理对城市社会治理的影响和作用。

陈金明教授等的《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文明教育创新研究》一书,着重分析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文明教育的结构体系,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总结了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文明教育的重要举措及基本经验,同时也对城市文明教育对城市社会治理作用的理论进行一定的探讨。

骆东平教授等的《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一书,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试点城市——宜昌市的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实践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宜昌市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法治化、特殊人群管理法治化、非政府组织法治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几大方面的实践与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探究当下城市社会治理中本地优势资源的开发与本地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意在阐释城市社会治理需将创新社会治理置于法治化的轨道中,需科学规划社会治理立法进程、有序推进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积极营造社区法治文化氛围和全面保障社会组织服务民生。

李见顺博士的《三峡流域城市社会社区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从逻辑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三个层面探讨了三峡流域城市社区自治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模式,对三峡流域社会建设背景下城市社区自治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理论总结,并提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城市社区自治重构模式和路线图。

朱静博士和梁贤艳副教授等的《三峡流域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研究》一书,主要选择了我国各地运行较好的城市社会安全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这些城市包括山东烟台、浙江平阳、辽宁沈阳、江苏淮安、四川遂宁、湖北宜昌等,通过比较研究,归纳出这些城市社会安全治理的特征和经验。

《丛书》的研撰经过了艰辛努力,也得到了多方的帮助和支持。2012年,在宜昌市政协主席、市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创新办”)主任李亚隆同志的支持下,三峡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与宜昌市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联合申报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并获得成功,开始实质性合作研究。我们派出朱静博士等到市创新办挂职工作学习宜昌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市创新办相关工作。多次请市创新办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来社管研究中心讲座,介绍宜昌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进行了政校联合攻关。

2014年8月,我率《丛书》编撰人员赴三峡流域中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黔江区、涪陵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铜仁市等市区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实地调研,2014年10月又在宜昌市调研三周,其他地方我们也通过其他途径联系获得了需要的资料。各地政府和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干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使我们的调研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了近2000万字的第一手重要资料。借此,我要向以上各地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相关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郑杭生先生生前是我们社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他十分关心《丛书》的研撰和出版工作,并对《丛书》框架和各著作的提纲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我们也以《丛书》的出版表达对郑先生的深切怀念和万分感激之情。

我们还得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宏举编审的细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林主任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丛书》得以顺利出版,还要特别感谢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李建林教授、校长何伟军教授,他们不仅出任编委会顾问,在《丛书》研撰的整体方向上把脉,还给我们全体编撰人员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还要感谢三峡大学科技处(社科处)许文年处长、周卫华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孝红院长、胡俊修和黎见春副院长等给予的大力支持。

《丛书》涉及到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虽然各著作的负责人属于在相应领域里有较深造诣或者有一定研究特长的专家、教授和博士,但毕竟着眼于一个区域的城市社会治理的研究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所以,书中定有不足或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学者、广大读者和三峡流域各地的领导、干部批评指正。

谭志松

于三峡大学云锦花园专家楼

2015年3月1日


[]作者注:这部分内容的详细论述见笔者著,本“丛书”著作之一:《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概论》。  

[]王晓磊:《社会空间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9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王晓磊:《社会空间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87页。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中国长安网 | 中国社会学会 |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 中国社会学网 | 人民网“加强和创...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社会学视野网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宜昌市人民政府 | 社会管理创新网 | 湖南社会管理网
Copyright © 2015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编:443002 电话:0717-6397606 Email:yyshxyj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