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学术交流  开放基金  中心简报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主任寄语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学术委员会 
 
  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admin

中心简介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是20131月获批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910月,根据学科发展和相关研究工作需要,三峡大学决定成立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校级研究所),挂靠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政法学院)管理。三峡大学原副校长、正校级干部、博士研究生导师谭志松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以“求真索理、容融共进”的学术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所训;其宗旨是,着眼于大三峡区域(指包括长江三峡库区和汇入长江三峡段的支流清江流域等和武陵山区)的社会发展研究。围绕该区域呈现的民族社会(武陵民族区域)和库区移民社会两大特征,从政治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哲学和发展战略学等视角来审视和研究三峡区域的社会发展问题,探讨其发展规律,揭示其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并从政治、教育、文化和法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和对策,从而促进三峡区域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本中心设立了四个相互联系的研究方向。

第一、政治建设与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研究。该方向属于政治社会学范畴,旨在运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在政治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中研究政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政治对社会的作用。本研究方向正是要在研究政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视野下,探讨基层政治建设及其在三峡区域的社会(包括库区移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理论,针对三峡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寻找根源,探求解决路径。

第二、教育与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本方向属于教育社会学范畴,旨在运用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中研究教育,其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是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以及教育的体制机制。突出武陵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与传承研究;三峡库区移民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移民都市文化文明建设教育研究;并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促进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第三、文化建设与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本方向属于文化社会学的范畴,旨在运用文化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中研究文化,其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功能。本方向正是要在文化与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中,探讨文化对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三峡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寻找根源,探求解决路径。本方向以民族文化、移民文化和库区水电文化为特点。

第四、三峡区域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研究。“社会”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也就是所谓的“大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狭义的社会即所谓的“小社会”,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之外的一个领域。我国当前所讲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其中的“社会”即为狭义的“小社会”。因此,社会发展战略也就相应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本研究方向所指社会,是广义的“大社会”。以此而论,区域社会发展战略就是关于某一区域整个社会发展的决策和指导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理论与方法。本方向的重点是,结合对三峡区域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单项研究,对三峡区域的整体社会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同时,针对其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现有相对固定的研究人员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硕士2人,博士学位占兼职研究人员总数的83.33%;具有教授职称的有5人,占兼职研究人员总数的41.67%,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有6人,占兼职研究人员总数的50%,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兼职研究人员总数的91.67%;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另外,中心还聘任部分校外知名学者为中心兼职教授,开展合作研究。研究人员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10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核心以上刊物学术论文60余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地厅级社科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研究人员又先后获得《湖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发展的教育传承研究》、《湖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对策》、《湖北少数民族绘画艺术的文献收集与整理研究》等五个项目获得厅局级以上立项批准;该所研究人员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主义研究》、《学术月刊》、《西北民族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学术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等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社会调查报告两个,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人大复印资料》等摘录和转载,多篇被学术界参考和引用。

中心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20091121日,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大学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三峡大学正校级干部、中心主任谭志松教授、中心研究人员朱祥贵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武陵地区民族教育发展基本问题的思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教育权问题研究》的大会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心研究人员朱祥贵博士、田世锭博士、邓莹辉教授撰写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基础理论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哲学审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等论文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其中,朱祥贵博士撰写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被大会评为一等奖、田世锭博士和邓莹辉教授撰写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文化哲学审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分别被大会评为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中心坚持每月一次学术研讨会,分别报告各自的研究成果或研究进展,并进行热烈讨论,使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成果,促进各自的研究。

中心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近一年来,中心的研究人员谭志松教授、邓莹辉教授、田世锭博士、朱祥贵博士、李见顺博士、覃美洲老师等先后到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及水布垭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湖北秭归县、兴山县、枝江市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和重庆市的武隆县、开县等地就湖北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留守儿童和三峡移民新城社会建设与发展、三峡生态文化旅游等社会问题展开了调研工作,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目前,中心正承担湖北省民宗委委托调研项目“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少数民族移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与此同时,中心还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和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分别建立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建有“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与观测基地”,并已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将进一步贯彻三峡大学“双服务”方针,秉承中心的宗旨,围绕三峡区域的社会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为三峡区域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心实行开放式办所,接受并欢迎校内外学者参与本中心的学术活动、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中心乐意和校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公关难题、接受委托课题和相互学术交流。

 

中国长安网 | 中国社会学会 |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 中国社会学网 | 人民网“加强和创...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社会学视野网 | 公安部 | 民政部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宜昌市人民政府 | 社会管理创新网 | 湖南社会管理网
Copyright © 2015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编:443002 电话:0717-6397606 Email:yyshxyjs@126.com